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名录 > 传统技艺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8日 点击: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福建省编号:378Ⅷ-28


一、简介: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龙岩市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后者主要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此外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据统计,永定境内目前尚保存两万多座土楼。


二、起源:

永定客家土楼起源于唐代,在元末明初慢慢被附近所接受并且流传。据记载,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正式建县,永定客家人积极从事烟草生产和贸易,财源滚滚而来。这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突出成就成为永定客家土楼兴盛的精神和物质基础。

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客家的先民因躲避战乱而举家南迁,辗转定居于当时还相当落后的岭南。分散在群山中的客家人开始聚集起来,将各家单一的小屋建成连屋大楼。并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又能联合全楼的力量共同抵御来犯之敌。

客家恪守南迁前的文化传统,特别遵行儒礼,崇拜祖先,珍视家族团结,重土爱国并重视风水,形成为特殊的客家文化。客家土楼就是客家文化最具特色的表现,更多体现了晋唐中原汉族文化的原貌。


三、艺术特点:

客家土楼多姿多彩、形式各异,从外观造型上分主要有三类:五凤楼、方楼和圆楼。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但最具特色,此外还有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客家土楼建筑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具有安全防卫、防风防震、防火防潮的功能。

土楼建筑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卫和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土楼营造工艺精巧,规划构筑考究,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布局,或依山或傍水,使居住的楼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土楼结构千姿百态,内部空间丰富有序,装饰工艺精湛高超。土楼的营造工艺继承了中原古老的生土构筑技艺,保留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传统,成为古建筑技艺研究中的活化石。


四、传承人:

徐松生  2007年6月5日徐松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