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重温“一带一路”上的唐卡艺术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4日 点击: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要以文化为通道,以不同地方共同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筑造新丝路梦网。在这条堪称人类历史最壮观的“文化运河”上,唐卡艺术惊鸿一瞥,描绘出一段属于丝路的华彩乐章,并留下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难以磨灭的物质印记昭示丝路的精神记忆,是法国艺术史家格罗塞称誉的世界历史“最壮丽的时刻”在中国西部的实现。


图为市民参观唐卡展览



丝绸之路的形成促使唐卡艺术兴起

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曾拥有古丝绸之路南段上的重要城邑。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南北朝时称“吐谷浑道”。而丝路的东段,以唐蕃古道为例,这条线路上的佛教寺院、文化遗址显示了古丝路上唐卡艺术传播的轨迹,这些文化景观中的大多数,至今依然带着丝路的唐卡记忆,如青海瞿昙寺、都兰古墓、星宿海文成公主庙、西藏布达拉宫、阿里石窟、甘肃炳灵寺等。



丝绸之路上唐卡艺术的演变

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后弘期”,是唐卡西风东渐的重要时期,托林寺壁画是这一时期的突出代表。而藏族唐卡勉唐画派的诞生,直接吸收了汉地山水工笔画特征和青绿色泽。而处于安多的青海热贡佛教艺术,则更多受到敦煌艺术的直接影响。可见理解藏传佛教艺术史,既要在印度—尼泊尔—西藏—汉地这样一种表述格局中解读,还要通过丝路的延伸,看到更多艺术创作和融合的可能性。

 


唐卡艺术穿越时空向我们展现古风绘卷

据敦煌研究院的统计,莫高窟现存的492个历代洞窟中,绘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洞窟多达37个,共绘40幅。最早的为盛唐,最晚的为元代。敦煌吐蕃时期的壁画中保留了不同风格的观音菩萨画像,是丝路交流的例证。敦煌画师通过妙笔生花的高超技法将佛陀大涅槃的神圣时间凝固在敦煌158窟的壁画上,充分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佛的虔诚膜拜以及当时吐蕃、大唐等众多民族所形成的政权格局。藏族唐卡的画法,将丰富的内容有序地展现在同一空间中,体现了藏族传统美术审美。

 

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我们坚持和谐与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为了更好地继承古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重温丝路上那些遥远而传奇的过往---唐卡艺术,延续着古老的故事。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