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记女书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8日 点击:

湖南永州的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习俗。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内容多以诉苦为主,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苦情文学。这些作品被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同时妇女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这种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简要描述


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蚊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江永女书是一种古老文字,已为专家学者们所共识,但因女书没有古代文物,又未载于史志,故不能确定其起源时间。

 

女书作品主要内容有贺三朝书(新婚第三天的馈赠贺诗)与婚嫁歌、结交、老同(老同,同年龄的女友)姊妹情书、自传诉苦歌、纪事叙事歌、祭祀祈神歌、往来书信、翻译改写传统汉文故事、耍歌民谣等。

 

女书流行地

 

在湖南省南部边陲,西部和南部与广西桂林地区为邻,地处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的江永县,流传着一种记录当地土话的特殊文字,这种文字只有当地女人认识和使用,男人不认识也不使用,人们称其为“女书”或“女字”。

 

历史上,女书在江永县大部分地方及毗邻的道县等地都有流传。今天,女书流传区域已大为缩小先后消失,仅限于江永县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一带及其周边的个别村落。 

 

女书传承


女书在当地传习有几种情况:

家传式。家庭内长辈女性教晚辈女孩。

私塾式。花钱向水平较高的专职妇女学习女书。

歌堂式。妇女在读纸、读扇中互教互学。

自学式。利用赠送得来的或买来、借来的女书,照样抄写自学。因为当地妇女几乎人人会唱女书歌,自学起来比较容易。

 

长久以来,女书一直在江永乡村妇女中悄悄流传。女书主要以家传的方式进行传承,母教女、姊教妹、姑姑教侄女及亲朋相教,一代又一代相传。

 

女书载体形式主要有:纸质布面手抄本、纸片、扇面、布帕、花带等。

 

 

起源推测

 

关于女书的起源、历史,研究依据十分有限。与女书有关的文献记载,迄今所能见到的确切文字,最早仅仅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七月,和济印刷公司刊印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上册“花山条”一则:“( 永明县)花山,在层山岭之麓。石玲珑若花然。相传唐时, 谭姓姊妹,学佛修真,入山采药,相与坐化于此,土人于山颠立祀之( 原注:今称花山庙)。石既罗列有致,加崇林美荫, 磴道缘石罅以出,升降忘劳。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高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书蝇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字者,余未之见。”此书是当时湖南为自治,全省普查,各县调查员收集本地情况撰写汇集而成。到目前,其他史志文献、出土考古皆无徵。

 

至于女书传本资料,最早可见明末清初者,女书作品文本历史很短。女书的主人去世后,还要带些女书到阴间去陪伴,免得寂寞,女书常作为殉葬品埋掉或烧掉,少数作为纪念品留给女儿、姊妹女友。人死书亡,加上历次政治运动中女书被认为是“妖书”、“妖字”屡遭批判,整筐地烧毁。

 

从女书作品内容上看,记载时代最早的事件有唐末黄巢起义、宋代《胡 玉秀探亲书》、明末清初《永历皇帝过永明》,以及清乾隆、道光、咸丰等时期的事。

 

 

女书作品

 

原生型

寡妇诉苦、姊妹结交等。这类作品代表女书本体自身文化,具有一定封闭性。


次生型

哭嫁、叙事、耍歌、民谣、祭祀等。这类作品属于区域共享文化,具有相对开放性。


再生型

翻译改写的作品,是一种再创作。这是社会传统文化移植,具有大文化流通性。


惊艳上海世博

 

2010年7月23日至27日,以“诗意潇湘”为主题的“湖南活动周”在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历经千百年历史风雨洗礼所积淀成的女书文化在世博会上绽放异彩,通过民族、民间、民俗等风物表演《坐歌堂》和现场女书书法、女歌、织锦的演示,展现了女书文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让游客充分领略了女书的神奇与美丽。

 


女书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坐歌堂》是女书流传地,永州、江永上江圩一带农村十分盛行的传统婚嫁习俗,当地女子出嫁时,要经过有吵歌堂、嘈屋、坐歌堂、闹歌堂、哭嫁、贺三朝等一系列活动,好姐妹会陪着新娘做女红、学女书,唱女歌,嬉戏吵闹,前后时间合起来在20-60天之间。

 

“中国元素”湖南民间、民俗传习区内的女书习俗展示台前,每天总是人头攒动,挤满了想了解女书、学习女书的人群。女书传承人胡欣积极向游客展示、介绍女书文化。 


她说:“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平台,这是一个让世界了解女书、让女书走向世界的良好机会,苦点累点,值!”在浦尾女书文化村土生土长的22岁农家女孩胡欣,从小就跟随村里的老人学认女字、学唱女歌,是村中同年纪女孩中能识会写、能读会唱、善织善绣的姣姣者。

 

多年来,她凭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掌握了用毛笔书写女字的技巧,从形如蝇头的小字,到状如弯月的大字,她都能信手拈来。此次选拔她代表女书文化传承人参加“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展示,更珍惜机会的来之不易。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