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解密唐卡的奥秘4——唐卡功能浅析2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0日 点击:

藏族人民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虔诚的心灵使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璀璨夺目的佛教艺术。唐卡更是以其轻便灵巧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美轮美奂的风貌,深受藏族人民喜爱,这就使得它对藏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促进、意识的导引和人格的养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净化功能


唐卡作为藏族人民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精华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宗教特征、民族特征和地域特点的二维平面造型艺术。它们只不过是象征性的表示,目的是让我们记住“三皈依”。“可是,由于这些偶像等象征物在指导佛徒通往皈依之道的思维意念中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以至于这些佛徒以深深的敬仰崇敬之情看待象征物,并由此获得大量的善果,与他们敬奉真正的‘三皈依’所获之善果丝毫不差的。”这种“通往皈依之道的思维意念”就是修行者在唐卡绘制和接受唐卡时皈依宗教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换言之,绘制和接受唐卡的过程就是皈依佛法的过程,是积累善业功德的过程,是心灵洗礼和净化的过程,也是人格塑铸、养成的过程。我们知道,唐卡的绘制除了要求画师懂得画理、画技娴熟之外,还要求域师品德高尚、熟知佛理。绘制期间忌食肉、忌葱蒜、忌女色。绘制前要沐浴净身,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颂念经文、奉献供品。正式绘制时,还要通过观修祈求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躯体。可见,唐卡的绘制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宗教修行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仪式,通过这一仪式,绘制者得以超越世俗的羁绊,使心灵获得升华,从而消除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紧张心理,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唐卡的绘制者如此,对唐卡的接受者亦是如此。值得指出的是,唐卡造型在善像、怒像、善怒兼具像三类中又以怒像神居多。这类神像以其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佛、菩萨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极具张力的视觉冲击中,以无畏的气势、强烈的动感、威严的姿态使每一个信徒经历着灵魂的拷问。“这就是绘画的要务不在描绘这种感性方面的东西。在绘画里应该感觉到的而且表现出的真正内容是精神的历程,是处在爱的苦痛中的灵魂,而不是某一主体所受到的直接的肉体的痛苦,对旁人苦难的痛心,或是对自己罪过的痛心。”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洗礼中,每一位虔诚的信徒驱除世俗各种烦恼,消除内心存在的一切“心魔”,净化着自己的灵魂,在爱的导引与恶的怖畏中实现善和美的完善。


四、审美功能


“膜拜艺术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使宗教信仰得到巩固和增强的专门宗教职能,再是使感受这一艺术的人们产生审美感觉和审美判断的审美职能。”毋庸置疑,唐卡作为藏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藏民族的审美和审美情趣,也培养了藏民族神性与人性融合、统一的审美观念。



唐卡美学意蕴表现在诸多方面,无论是构图的饱满、均衡、严谨,还是色彩的绚丽,线条的流畅,都充满着浓郁的高原和游牧特征。从唐卡的色彩上来看,唐卡的色彩,基本上天然为主,在矿物质的融合中,整个色彩基调表现出亮丽的特征,使人们感受到高原固有的阳光的灿烂、明亮,就像走出黑夜的人看到光明,既有触觉上的温暖又有视觉上的鲜亮,亮得清澈透底,亮得明媚多姿。在线条的勾勒上,疏密有致,委婉多姿,“曹衣带水”,质感、动感真切、强烈。在密宗造型上以厚重、冷色的基调和鲜明的对比,以静态的线条移动突破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意义的延伸,令观者怦然心动、心潮澎湃。在善与美、真与假、恶与丑的斗争中获得高度的精神愉悦,最终获得崇高感。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意识、观念的改变,唐卡的宗教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其审美性功能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当代,唐卡的审美功能获得极大的发展,其艺术性、审美性正挣脱宗教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从以上的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卡主要是服务于宗教,是广大信徒膜拜和修行的“渡船”。同时,依附于宗教的其他功能对藏区的社会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对唐卡功能的认识与把握,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其作用,打造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产业,最终促进藏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