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五)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2日 点击: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十代为国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智慧的结晶,创造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历经千古、世代相传,直至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目前,全市已经被认定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已有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项目有11项,省级项目有75项,市级项目有145项。南京市民对非遗的认知度、认同感、自豪感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普遍提高。2017年3月1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为非遗工作的保护奠定了法制基础。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十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国务院决定把“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一年。我们以图文的形式分批将南京的非遗项目展示给读者,共同用行动来弘扬、保护、传承和发展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剪纸



南京民间剪纸,据清代道光年间甘熙撰写的《白下锁言》等史料记载,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民国初期始,近现代南京著名剪纸艺人武老太、马志宏、张吉根等先后来南京挂牌剪纸。夫子庙的“上海”和“皇后”花样花线店,鱼市街的“腾厚记”香烛纸马店等,都是当时南京较为著名的制作、销售剪刻纸的店铺。20世纪50年代后,先后成立了南京民间剪纸合作社和民间工艺厂,制作剪纸并出口外销。


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



十竹斋的水印木刻是继承传统的套印技术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经过五代、两宋时期的不断努力与改进,出现套印的刊本。元代《金刚经》便是用朱墨两色套印。明万历、天启年间出现两色以至五色套印。明末著名书画家、刻书家胡正言,31岁时流寓南京,他继承上述彩色印刷的传统,经与当时民间刻工的共同努力,创就十竹斋水印木刻的“餖版”、“拱花”技法。


南京微雕



微雕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独具风格的“特技”之一,又称“神刻意雕”。雕刻时,肉眼看不到字,全凭感觉运力。微雕的特点是以微取胜、微中见宏。中国微雕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朔到两千多年以前,陕西固原出土的西周甲骨残片,就雕有小如米粒的篆字,笔画细如发丝。微雕艺术唐宋以来多有记载,宋郭若虚《国画见闻》:“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如今微雕艺术很多地区都有,其中以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等地最为著名。南京地区已故傅抱石先生,不仅是国画大师,亦是篆刻和微雕巨匠。其71方印章中有一方《采芳洲兮杜若》闲章格外引人瞩目。仅2.8cm×4.0cm大的鸡血石印章侧面,以行书雕刻《离骚》全文及序、跋于其上,共2765字,堪称微雕巨作。微雕艺术艺在“微”,愈是细微,功夫愈精,价值也愈高。微雕十分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深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辩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书法精品。


戏剧脸谱



我国的戏剧脸谱艺术具有悠久历史,相传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关系。随着戏曲表演各类角色的分工不断细化,各大剧种逐步有了规范的脸谱。清乾隆以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的基本勾法。清末,各类角色的脸谱已趋向定型化。清光绪年间产生工艺戏曲脸谱,并由平面趋立体,色彩上也变化有致,且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人们喜爱的民族艺术。南京京剧脸谱艺术的代表人物有颜少奎和程少岩两位,他们都是江苏省京剧院演员出身,爱好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在长期的研究创作中,形成了各自风格,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艺术。


南京仿古牙雕



仿古牙雕是南京市著名工艺美术三宝之一,也是全国四大著名牙雕之一。20世纪30年代起,南京东山镇一些擅长雕刻的艺人在上海以从事象牙文物修复及象牙雕刻谋生。40年代末,部分牙雕艺人返回南京原籍。1957年,牙雕艺人孙遇祥、沈正明等7人发起成立南京象牙雕刻社(后改名为南京工艺雕刻试验工厂)。1959年,聘请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复制和鉴定家陈新民作指导,开始研究复制古代象牙雕刻,并取得成功,从此形成以仿古作旧为主要特色的南京牙雕风格。


金陵竹刻



金陵竹刻是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之一,明朝中期已闻名于世,时与嘉定竹刻并列为我国竹刻艺坛两大流派。明朝正德年间,金陵人李耀擅长象牙印章,又工扇骨雕刻,是为金陵竹刻的先驱。至万历年间,濮仲谦在吸收李耀扇骨雕刻特征的基础上,创立以简、浅为特色的金陵竹刻流派,并影响全国。清代乾隆时期,有很高艺术造诣的潘西凤又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技艺更为精湛,题材、造型也比以前扩大。嘉庆、道光年间,方成为金陵竹刻的领军人物,他工诗文,善书画,精铁笔,尤擅竹刻,人称“方竹”,使金陵竹刻艺术更上一层楼。



编辑:旋风小仙女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