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城市非遗.苏州——装裱修复技艺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6日 点击:




装裱艺术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书画墨妙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贵画文物因此不致湮没失传。揭裱字画也称装裱字画,古老的名称叫裱褙。现代的揭裱字画行业,都自称是“苏裱”。传说是从苏州传来的手艺。


南北派修复差异

自北宋起装裱修复技艺就由宫廷走向民间,在明清两代约500年中,各地区衍生出了不同派别,大致形成了:苏派(苏州一带)、扬派(扬州一带)、沪派(上 海一带)、湘派(湖南一带)、岭南派(广州一带)、徽派(安徽省)、京派(淮河以北)等,不同派别的技艺各具特色。发展至今,逐渐有了“南派”与“北派” 之分:南派即以“苏裱”为代表的南方流派,北派则是以“京裱”为典型的北方流派。这两大流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当今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中最有主导性的两大流派。以下简要介绍两大流派的部分差别。


一、裱式、镶料

南派与北派最直观的区别在裱式、镶料上,苏裱选料优、配色素静淡雅,裱件挺拔柔软,品式多样,并讲求防霉、防蠹。京裱传承了“宣和裱”的大体风格,如在装裱各种类别的轴类裱件时两边常加镶旗杆小边,这种装裱形制就是在继承宣和装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根据自己的发展所需而创新的。其色彩瑰丽大方,质感高贵古典。


二、轴头

南派与北派在选用木制轴头上有“南漆北蜡”之分。南方天气潮湿,南派多选用漆轴头,轴头上的大漆(也称土漆,为漆树流出来的树脂)能保护木制轴头不变形 和遭虫蛀。北方天气干燥,北派则选用打蜡的轴头,轴头外表通过打蜡处理,能够有效地避免轴头木质开裂、变形。当然,“南漆北蜡”并不是绝对的,南派的裱件 也有用打蜡的轴头,北方有时也会用到漆轴头。



三、浆糊

南派与北派在浆糊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区别。北方主要用粉浆,而南方用面浆。在制备工艺上北方多熬制,南方多冲制。在添加剂上,北方在必要工序时会添加白芨粉等增加粘性,南方则加入添加剂如明矾等用来防腐、防虫。


四、纸墙与板墙

南方气候湿润,使用板墙,板墙降低了虫蛀和霉菌的危险性,又便于清理。若在南方使用纸墙会产生纸张之间空壳、生霉、虫蛀等种种弊端。

北方气候干燥,使用纸墙透气性好,且能保持木框的平整、不易变形。若在北方使用板墙会有墙面爆裂和变形等危险。


五、补画心

南派与北派在修复画心时也有所不同。南派修复细腻,对于破洞以“碎补”的方式,即把选配的补料裁剪成与破损处形状相似并略大一圈,用浆糊逐个粘补;北派 修复整体,采取“整补”方式,即在画心背后托合染配的整纸或整绢。据说“整补”始兴于北方,而“碎补”传自南方,故有“南补北全”之说,当然现在也需要结 合具体情况,采取碎整结合的方式。



简介

明代有位汤勤,乾隆时有位徐名扬,他们是从苏州来京城的揭裱字画的艺师,闻名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皇帝。他们揭裱字画技艺高超,世代相传,精益求精。


到了光绪年间,苏裱字画手艺之精巧,出神入化,旧字画碎破到不可分辨,甚至糟脆到呼吸即能吹散的程度,仍可苏裱如原状,可谓是业界一大绝技。



技术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手艺,以前装裱的手艺是师傅传徒弟,学徒要先拜祖师爷,谁是祖师爷说法不一,有造纸的蔡伦,有造字的仓颉,有画圣吴道子,也有大儒孔夫子。学徒期间要练毛笔字,学打算盘、练记账、学画格式、形制,熟悉绫绢……


书画装裱十分注重内在质量,这就要求书画装裱师有全面的修养和深厚的功力,这样才能使书画家的作品更好地得以完售,从而提高艺术魅力和观赏力,在长期的合作中许多收藏家、画家、书法家都和装裱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如:张伯驹与王华轩,吴作人与刘金涛……


新中国成立后,装裱不仅继承了历史上好的形式、风格和技法,而且在整修揭裱古代残破作品方面开创了新的途径,为保留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诸如将巨幅大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及长达十余丈的《首都之春》手卷等,装裱得庄重大方,平正堂皇,堪称装裱史上别开生面的创举。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书画”,如今在书画热、收藏热的推动下,装裱业也快速发展,很多画室、画店使用了装裱机,15分钟即可裱一张画,但装裱机只能干“粗活儿”,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画,还是要靠手工装裱。



编者:猫妹纸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