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针尖上的人生归宿 只为撑起传世刺绣梦(二)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8日 点击:


[ 艺乡绣女 ] 一群传统技艺的守望者

除了“架花”外,麻柳刺绣还有着挑花、扎花、串花、游花、补花、滚边等绣法。对另一位麻柳刺绣的“重量人物”张菊花来说,这些都是她的“看家本领”。张菊花今年39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到麻柳刺绣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笑了笑:“这个‘文化遗产’是麻柳女人用眼睛和时间熬出来的哟。”


张菊花说,她的曾祖母和外婆分别是清朝和民国时期著名的刺绣艺人,她的母亲严金秀更是刺绣艺人中的佼佼者,十里八乡的人常常慕名而来,只为求一幅绣品。她母亲的《老鼠嫁女》等绣品已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珍藏。


母亲手上随时都有针线活儿,大到被面、小到手绢,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间,麻柳刺绣艺术在张菊花小小的心里扎了根。8岁时她就拿起了绣花针,11岁便可以独立绣完一双鞋垫,继承于她们家族中的优秀艺术天分逐渐崭露头角。


“小时候因为手指太细,带不上顶针,每一次手指都被针扎得鲜血直流。”张菊花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学习刺绣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那时候由于白天要干农活,刺绣只能晚上在松油灯下进行,“特别费眼力”,绣女一般到三四十岁眼睛就不行了,所以刺绣也是“青春饭”。


张菊花告诉记者:“麻柳刺绣上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寄寓了当地人民美好愿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从小我就打心眼儿里觉得,这样精美的麻柳刺绣不应该在我们手里断了香火,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一直到眼花了、手麻了,绣不动的那天为止。”


在麻柳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中,有着专门的麻柳刺绣特色班,张菊花也偶有到学校上课。记者采访完后,正逢张菊花到麻柳中心小学去上刺绣课,记者便与之同行。一到学校,张菊花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孩子们围着她,七嘴八舌的问着在刺绣上遇到的问题,并殷切的拿出自己的刺绣作品让她过目。


课堂上,张菊花左手拿着一只鞋垫,右手拿着一根绣花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穿针走线,耐心的向学生们传授技巧。同学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灵巧地拉着彩线,白色的土布上一团团花卉图案跃然眼前。“通过教授,孩子们大多能掌握麻柳刺绣的基本技法,但要达到一定水平还得继续努力。”对此,张菊花深感任重而道远。作为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还要担任培训老师,给麻柳乡开展的每年一度的刺绣培训班上课。目前,已经培训达300人次以上。


“我希望通过我微小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麻柳刺绣、了解麻柳刺绣、喜欢麻柳刺绣,最终拿起针来亲手绣制并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从她恬静的面容和温软的话语里,你能分明感受到,这位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妇女身上,有一种植根于骨血的坚守。



[ 世代延续 ] 传承之路虽远但行则必至

据了解,麻柳刺绣在上个世纪及以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广元市文化馆开始发掘和整理麻柳刺绣,麻柳刺绣终为外界所知。麻柳刺绣第一次走出麻柳乡是在1982年,由市文化馆出面带着众多麻柳刺绣作品到成都、绵阳等地参加四川省民间艺术展。  “那个时候麻柳人一听要把这些生活中在普通不过的东西拿去展览,都特别激动,最后精挑细选了4000多幅。”麻柳刺绣“亮相”后,立即引起学术界的注目。


1983年,在四川省民间艺术展览会上,原省委书记杨汝岱观看麻柳刺绣后对其大加赞扬:“广元山乡有这么多民间艺术家真了不起!要帮她们找出路,与外贸挂勾,使她们富起来。”


1986年,时任市艺术馆馆长张此吾编著的《麻柳枕头、鞋垫图案》、《麻柳挑花》出版并参加香港书展,发行国内外;绵阳市文化局和广元市文化局、文化馆合编的《麻柳民间刺绣》内部画册,《新闻照片》、《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等十多家报刊争相刊登。


1995年,麻柳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先进乡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维诺先生与外国留学生前往我市观赏麻柳刺绣作品。1997年,《麻柳刺绣系列》获第5届中国艺术节四川省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铜奖。


2000年5月,麻柳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6月7日,麻柳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有40多件麻柳刺绣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麻柳刺绣这一民间艺术“后继有人”:2003年9月,麻柳乡小学开始了以“麻柳刺绣”构建乡土校本课程的实践;对麻柳刺绣艺人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使其健康长寿,以此保护麻柳刺绣传人;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手段,保护麻柳刺绣的制作技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教育途径,培养一批刺绣人才;与曾家山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


张菊花的女儿王心萍如今也是小小的刺绣能手,她的手艺也算后继有人了,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麻柳刺绣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定会世代传承与延续下去,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指尖描春夏,拈花绘秋冬。让我们重拾这朵深山里的奇异花朵,让这朵绽放在麻柳山乡的民间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绚烂,让这个在织物上讲述故事的文化符号更加生动和瑰丽!



编辑:旋风小仙女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