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穿越时光,赏内江非遗文化之美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4日 点击:

岁月印痕   大美传承


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勤劳智慧的内江人创造了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承载着内江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众多,涵盖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竞技、传统美术等五彩纷呈的形式,这些鲜活的文化迸发出勃勃生机,闪射出熠熠光彩,令人赏心悦目。



今天我们就从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沧海拾贝,寻找内江非遗的美丽。


内江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个、省级11个、市级40个、县级80个,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市级40人,有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传习基地1个。


非遗美食


内江非遗传统技艺类里面美食小吃很多,蜜饯就是其中之一。



内江历史上盛产甘蔗,制糖业十分发达,素有“甜城”的美誉。早在唐代,内江盛产的蜜饯已成为皇家贡品。



内江蜜饯制作技艺悠久,选用优质的白砂糖、水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内江蜜饯具有色泽透明、饱糖饱水、滋润化渣、味美香甜的特点,深受百姓喜爱。非遗传统技艺类的美食还有麻辣鲜香、顺滑爽口的王凉粉;



有外酥内软、咸甜化渣的椑木板板桥油炸粑;



有香气四溢、质地脆嫩的“丰源”冬尖、香甜爽脆“周萝卜”酱菜;有香脆爽口、酥而化渣的“黄老五”花生酥;



有细、白、嫩、绵的罗泉豆腐……它们历经百年传承,依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隆昌土陶、夏布


传统技艺类除了非遗美食,隆昌土陶和隆昌夏布也声名远扬。



隆昌土陶制作已有600多年历史,经20多道工序制成。土陶成品古朴典雅、不含重金属物质、透气性好且不浸不漏,受到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厂青睐,成为众多知名酒厂指定的储酒缸。


隆昌夏布用苎麻做原材料,其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经过十二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质感好、富有弹性、莹洁润泽、古朴典雅、坚韧耐用等特点。


它承载了隆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记录了隆昌的社会发展,是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石”。隆昌夏布已走出国门,获得世界盛誉。


资中木偶戏


传统戏剧类的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其生产制作工艺源于清光绪年间,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采用瓷泥造型,然后石膏脱型,再用草纸、牛皮纸和皮纸逐个糊贴,最后打磨化妆进行组装。


制成的木偶身高在90公分左右,体重约1.5-2.5公斤,其形体优美逼真,轻便灵活易操作。表演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操纵两根手扦与手相连进行表演。


资中木偶戏的唱腔和剧目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在原来以地方戏曲川剧为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


童话故事、历史典故、唯美舞蹈等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木偶剧目,通过独特而又传统的表演技艺,为其注入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形成独特的表演形式,现已成为老少皆宜及巴蜀地域文化中的一个艺术瑰宝。


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以无比的热爱,奉献出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坚守着这块艺术阵地,并期待着它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石坪山歌、盘破门武术


传统音乐类的石坪山歌为省级非遗名录,它是民间情歌,有着浓厚的乡土风情。音乐抒情,歌声灵动婉转,穿云透雾,令人荡气回肠。


传统竞技类的峨眉盘破门武术,发源于资中县罗泉镇,有着 300年的历史,传承脉络清晰,以高桩为独特风格,是峨眉武术的代表流派之一。


内江非遗闪烁在资阳河川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王氏竹琴优美的弓弦上,舞动在“双凤龙”灯舞灵动的舞姿里,粘连在黄氏吹糖人惟妙惟肖的糖人上,传扬在威远工笔蝴蝶画形态万千的蝴蝶丛中……


这些承载着内江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内江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内江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不断创新 展现魅力


在新的时期,内江非遗渠道不断拓宽,传承形式不断创新。除了非遗美食,非遗工艺品外,非遗文艺节目、非遗文学作品、非遗电影等不断亮相。很多节目走出内江,走上更高的舞台,成为展现内江文化魅力的窗口。


内江这座有历史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独特的人文遗韵。让我们与非遗传承人一道,坚守着民间文化阵地,留住岁月沉淀下的文明印痕,让它们永远焕发熠熠光彩



编者:小斌斌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