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非遗赏析

信息公告

传承文明又致富: “八瓣莲花”, 湟中民间艺术大美2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16日 点击:


湟中农民画


一瓣一产业 一瓣一芬芳


农民画

湟中民间绘画起源于明清时期,成型于上世纪70年代。它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民族特点为创作背景,突出表现高原风土人情,在继承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广泛地从民间刺绣、剪纸、民族服饰、民俗建筑中汲取营养,有选择地借鉴不同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造型、构图、设色、线描及特殊的表现技法取舍创新、独具特色、自成新貌。1988年3月,湟中农民画带着青藏高原的泥土芬芳登上了首都中国美术馆的艺术殿堂。华生兰作品《鸡花图》曾获全国农民画展二等奖;孟鳌奎、张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


湟中农民画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极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装饰性已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广大群众收藏、厅堂装饰、馈赠友人的文化礼品。


泥塑

湟中泥塑是以知名民间泥塑艺人晋生旺(青海省一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徐全煦(青海省一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李宝洲(青海省二级民族民间美术师)、韩静蒲等制作的作品为代表的泥塑艺术。其作品主要分布在贵德玉皇阁、西宁北山寺、湟源北极山寺、城隍庙等。泥塑作品制作工艺精细美观,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动态灵动自然,色泽艳丽明快。


藏毯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自明朝传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加牙藏毯以织作毛席、褐衫、马褥毯为主,清乾隆年间塔尔寺扩建,开始织作大量卡垫,以满足寺院需要,为寺院制作经堂立柱大型龙纹包毯、卡垫,牧区用的马褥毯、大型炕毯等。新中国成立后,加牙藏毯很快在藏区和周边省区名声突起,畅销省内外。其特点是:全部采用天然牧场的青藏细绵毛羊、色泽光亮、纤维长而均匀、弹性好、绒毛厚;天然植物和矿物质染色,不掉色、不脱毛。牢固、耐磨、防潮、保温。加牙村杨氏祖上此技艺流传至杨永良已是第七代。加牙藏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湟中堆绣


堆绣

湟中堆绣将湟中汉藏文化融合,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将中国丝绸、刺绣品等物带至西域吐蕃并流传于民间,成型于明朝。从内容题材可分为藏式堆绣和汉式堆绣。藏式堆绣内容都以佛经故事为题材,着重于人物造型,讲究各色丝绫的配置。其代表作《藏财神》、《宗喀巴》等;汉式堆绣题材广泛,有历史古典人物、花鸟、动物及吉祥图案等。其代表作有《红楼十二金钗》、《唐蕃古道》等。从制作技法可分为平面堆绣和立体堆绣,具有较高的观赏、审美和收藏价值。湟中堆绣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湟中塔尔寺精美绝伦的砖雕和木刻


湟中雕刻

主要指湟中木刻、砖雕、皮雕三种民间工艺。木雕主要以陈家滩延辉雕刻有限公司、佛光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和缘汇藏式家具厂等木雕企业为代表的民间木雕艺术。主要经营古建筑、藏式家具、佛像、宗教用品、工艺品等。


皮影雕刻制作包括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和雕刻技艺等方面。原料选用黄牛皮为最佳,采用雕、镂、刻、凿等多种技法,讲究下刀准确、用刀自如、刀法流畅、刀路清晰。


砖雕以陈家滩砖雕为代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采用特制青砖为材料雕制而成,专门用在房屋码头、墙壁、屏障等以加强装饰、点缀。主要制作的传统图案有:狮子滚绣球、白马托太子、竹菊梅兰、桃榴寿柿、团龙等。


湟中银铜器


银铜器

湟中银铜器制作工艺精细,图案丰富、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壁画

湟中壁画历史悠久,多绘制在寺院、庙宇的廊墙上。其绘画风格主要吸收中国画工笔重彩的艺术营养。线条流畅、圆润、色彩均净、明快,人物造型吸收藏传佛教壁画的特点,构图饱满、造型夸张。


镶丝

湟中镶丝巧妙借鉴了景泰蓝的镶嵌工艺,以金属丝和天然采石为原料制作的手工艺术。其制作工艺程序为定稿、绘图、镶丝、点蓝、定型、装裱。特点为画面清晰、新颖、色泽丰富、艳丽,久不变色、不变形、不变质,具有较高的的艺术欣赏价值,便于长期保存与收藏。它既保持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的风格,又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湟中镶丝工艺其作品主要以藏传佛教内容为主的镶丝唐卡,也有其他题材的镶丝工艺制品。



编者:猫妹纸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