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资讯 > 新闻快讯

光阴的习俗与故事: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二)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3日 点击: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农业传统的国家。历史上,农业生产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部门与民众衣食生活的最主要来源。中国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这一立法系统,并将其作为农事活动的时间指针来加以利用,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每个节气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之相对应,每个节气也都会有相应的农事活动进行。

 

死节气,活办法


虽然农谚中经常提及某一节气干某种农活,但并不代表就非得于节气这天进行,因为农业生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他如雨量多少、劳动力安排、作物茬口等因素也会对农事进程产生一定影响。那么问题来了,二十四节气在阴阳合历月份中的日期并不固定,历年变动较大,中国古人是如何把握某一节气在农历月份中的具体日期并以之作为农业生产的时间指针的呢?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查阅历书。历书上面有各节气的具体农历日期,由钦天监负责编订,然后印刻颁行天下,民间亦大量私刻印刷。

 


二是查阅灶神像。旧时农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从市场上购买一张灶王爷神像贴在灶间墙壁上供奉,每张神像除有灶王爷、灶王奶奶及八仙等画像外,还有当年农历各月大小、二十四节气具体日期等信息。这些与农事活动紧密相关,因此人们都十分重视,即使家中主事之人不识字,也会找人帮忙念念,并将大略日期记在心里。

 

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看来,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人对太阳周年运行规律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古代有着早熟而发达的农业文明。农耕生活的核心是春种秋收,而古代天文学、历学的发达与农业播种收割时间有着直接关系。二十四节气的根本目标,是为循环的时间安排出合理刻度。这种划分展现出古人对于太阳周年运动的准确观察和认识,也包含着古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由于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大自然的气候变化、降水多寡及季节变换等情况,在古代社会它发挥着农业生产活动时间指针的作用。而农事节律又决定着民众社会生活的节奏,因此二十四节气也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内涵,产生了与民众衣食住行各方面紧密相关的特色习俗,深深融入人们生活之中。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