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资讯 > 新闻快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一)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3日 点击: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先生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我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发言。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主题确定为“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意在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专门安排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展,并对《公约》的诞生和发展,对中国政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和重大举措,作了全面回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展开的。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面临遭受冲击、加速消失的现实威胁,也面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机遇。为此,中国政府把正确应对环境变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政策制订的优先方向。

 

●参与非遗展的老者正在拍摄 半山泥猫

 

·保护“非遗”最根本的三个措施

中国政府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二是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三是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四是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五是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六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所以,保护“非遗”,要做到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


·持有“非遗”的组群是传承者,实践者,创造者

这些人是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的主体地位贯穿遗产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始终。这些社区、群体和个人在行使保护、传承和发展权利的过程中,应当享有创造性表达的权利,学习的权利,获得收益的权利。尊重持有者和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支持他们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


·目前“非遗”传承人出现断层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一部分以手工艺为主要生计来源的传统工艺项目传承人群,面临产品需求萎缩、收入不足以解决生计的困境,致使年轻人不愿学习和传承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为此,我们把努力实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统一,提升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传承活力与后劲,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 

 

·“非遗”的孕育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中国政府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谨慎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努力保持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悉心维护和改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要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切实防止和纠正不尊重文化遗产、轻视社区文化传统、损害传承人群权利的行为。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回归社区,回归生活,使其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理念。 


·能力建设直接关系“非遗”在时代变迁中的可持续发展

传承人群的传承与当代实践能力,包括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深度,对相关遗产知识和技艺的掌握程度,进行再创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在一些项目传承实践中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的能力。帮助传承人群获得和增强这些能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

 

保护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是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公司(安徽盛世金元文化交易中心)全面响应国家政策,并顺应我国“非遗”发展趋势,为我国“非遗”事业添砖加瓦。我们应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