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资讯 > 中心活动

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示与运营策略探析—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1日 点击:

摘要

在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为非遗保护工作和旅游行业创造了时代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文旅融合下游客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如何发挥非遗馆的作用关系到游客的文化休闲质量,也关系到非遗保护与非遗致用生活的成效。本文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场馆现状,并以三个维度剖析现状缘由,最后从游客参观和内容传播方式、展示理念和语境建构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性地思考。以期通过研究探寻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馆展示理念与运营优化路径。

一、背景

2017 年国务院宣布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把文化复兴提到了整个国家层面。高层领导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管子》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消费升级和社会的现代化,文化自信和归属感越来越成为刚需,这也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好的环境和土壤。2018 年国家正式将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从部门组织上保证了文旅的深入融合,也为满足民众文化旅游的高质量、精细化要求提供了保障。文化旅游现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板块,文化旅游的核心就在于体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则主要体现在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非遗作为传统文化,内容涵盖广泛。不仅包含了所在地区的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也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由此以非遗为目标的旅游是体验地域性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各类非遗展示传播的场馆也就成为体验地域文化的旅游目标地。

为了非遗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国家非遗主管部门明确了建设非遗展示空间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2017 年,文化部非遗司成立了传播处,协调推进非遗专题馆等的建设工作。同年 12 月,首期非遗策展高级研修班举办,旨在培养专业非遗策展队伍,提高非遗展示水平。江苏省也在江苏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由笔者于 2018 年主持了国内省级层面的首次非遗馆展示策划与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国内省、市、县三级非遗馆自 2009年非遗普查工作结束后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内有近 400 余座相对成规模的非遗馆,其中包括 14 个“国字号”,例如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刺绣博物馆等。以苏州市为例,市内各级非遗综合馆、行业馆、主题馆 78 座。如此数量庞大的非遗馆多是遵循非遗保护工作初期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指导下设立的,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面对新的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非遗馆如何在原有以非遗保护为前提的背景下更好地转变角色并适应以民众文化休闲与消费的新需求成为值得研究的时代命题。

本文将以位于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内的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进行案例剖析,以期从设计视角提出有助于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有效保护与致用生活为目标场馆的价值发挥策略与建议。

二、内容全面,详略得当

中国泥人博物馆位于无锡市惠山古镇,建设于原有的无锡惠山泥人厂旧址之上。博物馆建筑是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建筑面积达到了 10321 平方米。馆藏泥人展品千余件,其中不仅包含了无锡本地的惠山泥人精品之作,更是中国传统泥人泥塑领域最具规模的行业馆。借助于实地与网络调研、参观体验,用户访谈等方法,本文对中国泥人博物馆的运营与展示方面现状做了归纳梳理。整体而言,场馆的空间非常充裕,但呈现出了利用效率低、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运营管理存续力不强的问题。在游客体验满意度、接受度方面也不理想。

运营管理存续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数字展项、空调、商业服务配套均处于停滞状态。经过实地调研发现,非国家法定假日的情况下,每天参观人数非常有限。虽然门票为 30 元,但由于游客人数极少,因此门票的收入对于场馆运营而言微乎其微。

管理运营的效果与人员素质也有密切相关。但此场馆服务人员多为企业已退休人员。通过访谈了解到这是从降低人工成本的角度思考的结果。原因一是可以按照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即可招到员工;二是已退休人员不用缴纳各类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但这也使得整个场馆在游客参观过程中缺乏与专业人员交流互动的渠道。

从民众旅游体验的视角分析,中国泥人博物馆虽紧邻 5A 级景区惠山古镇入口,但尚未统筹设计泥人主题的旅游路线。场馆的空间布局虽然分了序言厅、中国泥人流派展示厅、精品展厅等主题内容,但以“泥人”这一物象为主的展示形式,与外部惠山古镇生动的人文环境出现割裂。在展示体验中与活态的文化语境联系较少见,未能与原址上的无锡泥人厂有更多地联系。

三、问题溯源

中国泥人博物馆的运营现状与文化休闲体验中呈现出有待加强的内容可能不在展品的数量和类型,而在于导入先进的展示与运营理念。例如场馆的展示理念、非遗的认知理念以及文化旅游的服务理念等。

(一)场馆的展示理念

中国泥人博物馆整体采用以物象展示为主的传统博物馆展示思维。然而单纯通过展示实现知识传播与社会教化方面不足以满足民众在旅游过程中的休闲娱乐需求。自 17 世纪末,博物馆步入公众生活至今,理念跟随时代的需求已发生多次迭代。正如亨利 . 罗斯曼(Hal Rothman)说“在新世界中,体验成为了财富,而娱乐变成了文化……”[1]博物馆的重点是吸引观者参与,其结果就产生了将参观者人数列为博物馆中心任务的服务经济理念。霍普·格林希尔(Hooper Greenhill)说:“在现代社会,博物馆的功能在于研究并说明艺术品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增进物品和人的相互关系[2]。”

根据新型博物馆的目标,创建一个参与性体验的空间,使参观者能够完成自我实现[3]。因此,传统的通过展示进行教化的理念需转变为引入多种声音并由观众自主选择内容,以此更好地创造一个个人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的平台是后博物馆时代应对游客的新理念之一。

(二)非遗的认知理念

场馆在展示手法和民众体验参与的方式上也体现出了对于非遗认知的不足和非遗保护工作理解的偏颇。

非遗是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特定民族、群体或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美学的独特性。面对不可抑制的全球化、同质化大趋势以及传统社会的逐步崩解,非遗存在于不稳定的文化语境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03 年公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第一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对象的国际公约。该公约于 2006 年 4 月 20 日正式生效,宣告了新的文化遗产类型与概念的诞生,以及相对应的保护方法、原则的确立。

我国自2004年正式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至今,已经在非遗普查、非遗传承人研培、非遗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法律法规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非遗相关工作的核心也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由最初的“抢救性保护”逐渐转变为“致用生活”。非遗保护在于以可持续性为方针,维护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与生命力。只有重视并激活社区或群体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惠山泥人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对其进行展示的核心还是在于提升其存续力。非遗项目的存续核心在于非遗传承人。展馆的活力在于活动。将激活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为目标的活动,不仅能调动非遗传承人的参与积极性,更是非遗保护的目标需求和场馆发挥社会价值的重要抓手。

(三)对于现代旅游的认识深度

非遗馆的观众多为旅游人群。如何认知旅游的本质与分析旅游人群的心理就成为中国泥人博物馆良性运营的一个前提工作。冯乃康认为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取精神享受为指向的[4]。谢彦君在《基础旅游学》中认为旅游的本质是为了追求“愉悦”。旅游活动对象主要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具有娱乐价值的活动。从旅游学的视角反观中国泥人博物馆,可以看出在以物象泥人作品及展板为主要展示叙事的空间中,虽然能够有很好的知识性,能够满足博物馆的教育属性,但满足休闲旅游为目的的趣味性还相对欠缺。非遗是活的文化,传播非遗的最佳方式也往往是活动以满足体验,而不是知识以满足教育。因此,依据现代旅游的相关知识,非遗馆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活动来既满足知识性,又满足游客对于趣味性的需求。

除了活动的组织,还可以通过重新布置展品来实现参观的趣味。展品的叠合不仅仅是展品本身数量的相加,而是建构新的意义。通过“奇珍橱柜”式的组合式呈现一种展品语境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从而建构新的展示语境。这也是一种现有条件下可行的一种趣味性提升路径。

四、应对策略

从致用生活的角度出发,秉承以人为本的思维,顺应文化休闲消费的时代趋势,本文针对文旅融合视域下非遗馆设计理念与运营思路,从参观方式、展示内容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目的在于提升非遗馆的社会价值与服务效益。具体建议如下:

(一)面对观众:从如画旁观到入画居游

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以江南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对比为例。西方园林追求几何景观的秩序化,江南园林则追求“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按照黑格尔的解读,西方园林追求的秩序是为了消除自然令人不安的荒蛮感,而实现不被打扰的旁观心安[5]。江南园林的可游、可居、可赏的特点则推崇沉浸式体验而非旁观者心态。在非遗馆展示陈列过程中,由于非遗保护的核心在于可持续地传承与文化延续,因此,需要强调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应参与其中。只有通过互动才能更好地交流并产生情感认同。将游客不再作为观众,而是成为生产性资源;观众通过角色参与成为展示内容的提供者与文化传播的媒介。

(二)优化理念:从展示背景到交流语境

现代主义设计是根据作品本身,而不多考虑语境或者历史去进行解释[6]。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绝不能脱离开语言去了解客观实际。语言是我们用于说明世界的一整套概念和假定,包括我们并不完全意识的期待和行为。语言显然是一种社会和集体的构造,是一个群体的文化宝库和文化传递者[7]。中国泥人博物馆自建成至今在参观语境的开发方面还未重视。众所周知,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获取信息或者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来自于自身的传统。这就需要文化解读遵循在地性。内容理解的前提必须是语言的无障碍交流。无意识的认知说明了人们对于自身文化语言的熟练掌握。展示的内容表达正如语言,如果观众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则会更多地注意到词汇而不是词汇所表达的内容。在泥人展项的内容开发上,既体现地方文化又满足当代的文化语境是优化参观体验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展示不能以物象展品那种以主体背景来区分,更重要的是要建构观众可以易于交流的语境。这样也是实现从被动观看到主动交流的前提。

从关注展品背景到重视交流语境,这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转变。后现代主义的这种认识赋予观众更多的能动性。在实际效果上,这种认识使观众,而不是设计师成为展示作品的创造者[8]。

五、结论

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 2007 年最新修订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正如邓肯·卡梅伦的观点:博物馆作为圣地的一种精英主义范式,并不满足当代文化的需求[9]。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非遗馆只有提升趣味性和情趣才能提升吸引力。通过应该非传统的运用传统。用非传统的方法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法组合熟悉的东西。不熟悉环境里熟悉的东西即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又给人以陌生感,实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10]本文既是针对中国泥人博物馆运营现状的反思,也是探寻非遗传播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理念与运营路径。(本文已发表于《艺术品鉴》2020年11期

参考文献:

[1] H. Rothman 罗斯曼.霓虹灯下的大都市:拉斯维加斯如何迈入21世纪[M].(Neon Metropolis : How Las Vegas Starte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纽约、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gde),2002:18.

[2]E.霍普.格林希尔(Hooper  Greenhill),博物馆与知识塑造(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M].伦敦.纽约:Routledge,1992:18.

[3][美]爱德华.亚历山大玛丽.亚历山大著,陈双双译.博物馆变迁/博物馆历史与功能读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2):152-153.

[4]冯乃康著.中国旅游文学论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2.

[5]童寯著,童明译.东南园墅[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10): 16.

[6][7][8][英]詹妮弗·帕尔森,[英]乔治·布奇安南,[英]哈罗德·西姆勒比著,张桂莲等译.数字化阅读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11):89,93,97.

[9]该论点的首先推进人之一是邓肯.卡梅伦.参见D.卡梅伦,《博物馆:神庙或论坛》,世界史杂志,1972(14):189-202.

[10][美]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42-43.


作者:孟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 关注我们

  • 扫码开户

  • 400-828-8829

    客服服务热线

    联系我们